2008年4月28日 星期一

【世界地球日】一起「拯救我們的天空」

  4月22日為2008世界地球日,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舉辦之「拯救我們的天空」系列活動,邀請國人一起參與,共同響應節能、減碳等溫室氣體減量環保活動。

  近年來地球暖化、氣候異常,科學報告指出,人類活動排出過多溫室氣體於大氣層中,造成地球溫室效應加劇,全球溫度升高。環保署特舉辦節能減碳活動,特別於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當天邀請國人身體力行,一起拯救我們的天空。

   活動內容如下:1、4月22日(星期二)上班時段,請民眾儘量搭乘大眾運輸交通工具(或步行、騎乘腳踏車、共乘)及穿著輕便服裝上班。2、4月22日 (星期二)中午12時至13時,請響應「熄燈1小時,關電梯1小時」(不含載貨、身障、10樓以上及其他特殊用途之電梯,可視休息時間彈性調整時段,以1 小時為原則)。3、鼓勵民眾於4月22日(星期二)吃素食(或當地當季食材),以減少產製及運輸過程產生溫室氣體。

  環保局指出以上活動皆為生活中的舉手之勞,簡單生活即可免於地球不發燒,請大家告訴大家,踴躍響應「拯救我們的天空」系列活動。

大台灣旅遊網:http://www.travel-web.com.tw/
世界地球日網站:http://www.earthday.com.tw/

海洋吸收二氧化碳能力下降

新華網北京4月20日電 有研究顯示,目前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這可能會加劇溫室效應。


據路透社 報道,歐盟資助的這項長達5年的研究表明,作為全球最重要的吸收二氧化碳的海洋之一,北大西洋目前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只相當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的一半。 科學家說,海洋吸收的二氧化碳量每年都有波動,很難預計以後的發展趨勢,也不清楚海洋將來是否還能發揮至關重要的平衡作用。

科學家仍在討論和研究海洋吸收二氧化碳減少的原因。有人認為是海洋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達到了飽和,也有人認為可能是因為氣候周期的變化導致海洋表面的水循環發生了改變,從而影響了對二氧化碳的吸收。

海洋每年吸收全球大約四分之一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但是一旦將來海洋無法發揮這一作用,那麼二氧化碳就會滯留在大氣中,加劇溫室效應。此次研究的負責人克裏斯托夫·海因策說,這種前景“令人擔憂”。


用硫酸鹽抗暖化 臭氧層會更薄

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一項最新的研究警告,把硫酸鹽微粒注入地球的同溫層,以人工方式給地表降溫,藉此對抗全球暖化的激進提議,可能反倒會產生嚴重損害臭氧層的副作用。

 24日發表於《科學快遞》期刊的這篇研究報告指出,把硫酸鹽微粒注入距離地表大約10到50公里高度的大氣層,可能會導致北極圈上空的臭氧層變薄,同時延緩在南極圈上空的臭氧層破洞恢復速度數十年。

 在過去幾年,除了減少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量之外,科學家也嘗試以「地球工程」方式對抗全球暖化現象。

 其中一個構想是由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克魯森提出,那是他從火山爆發釋放出大量的硫磺微粒到空氣中所得到的靈感。釋放到空氣中的硫磺可阻擋太陽光,過去曾使火山附近的地表溫度下降。

 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研究員賽蒙.提摩斯所領導的團隊便對此一理論進行研究,探討如果定期以人工方式注入大量的硫酸鹽微粒到大氣層,是否確實能夠發揮降低地表溫度的效果。

 結果研究小組發現,如此大量的硫酸鹽微粒在往後數十年可能會破壞北極上空25%到75%的臭氧層。電腦模擬結果顯示,這種現象會對北半球造成毀滅性的傷害,此外,南極臭氧層破洞復原的速度,也會延後30年到70年。

 研究發現,大量的硫酸鹽懸浮微粒,會活化在南、北極上空地球同溫層中的氯氣,進而引發一種會傷害臭氧層的化學反應。同溫層存在的臭氧是自然產生,能夠吸收太陽的紫外線輻射。紫外線輻射大量增加則容易導致皮膚癌。

陳漢祥:溫室效應加劇

關丹德倫敦區州議員陳漢祥指出,溫室效應的加劇將對全球環境產生嚴重的后果,市民必須提早參與環保工作。

他指出,自然生態將隨著溫室效應而作出极大的變化,荒漠將被擴大,土地侵蝕被惡化,森林不斷退向极地,旱災禍害嚴重及雨量也將會增加7至11%。

他昨晚主持觀星會致詞時,如是指出。

他也說,除此,溫帶冬天將會更潮濕,夏天則會更旱熱,因此,培訓下一代深入認識環保意識是義不容辭的工作。

“不斷深化素質教育及努力打造綠色環境,是現今每個市民的責任。”

他也呼吁市民,善待家園地球,不要讓它毀在自己的手中。

環保意識:沒有石油的明天》,通商通航、遠郊住宅、大坪數豪宅、科技商辦大樓、超商超市百貨公司…都不在有意義


520) this.width=520">

正看著《航站情緣》最感人的一幕,印度老人航站清潔工以拖把阻擋航機起飛,甘願被遣返,要讓湯姆漢克進美國一圓承諾對已逝父親的承諾,看到人生的價值和意義。

懶 得多看520前,台灣媒體一堆無聊的政治新聞,看不到對我好樣的拼經濟政策,只看到油價一次漲足的我也會做的說法,和如果什麼若之前部份調漲就不會一次那 麼痛苦的廢話,國民民生經濟環環相扣,延緩上漲,政府幫全民承擔,市場多了個觀望緩衝期因應,何來不好? 台電和中油的員工最好別多話,這兩家員工長期享受全民納稅的政府提供寡站的營運利益獲得最好的個人利益,不能為國共體時艱,那就該徹底解構它們的寡占利 益。

要期待台灣兩黨和各種媒體給我最為宏觀永續最能快速了解的全球油源概況和能源發展,很難,一年來的閱讀台灣媒體了解,還不如今天看的這本《沒有石油的明天》。

很少覺得一本書,且只有380頁而已,內容可以如此面面俱到的精要闡述旨要,那就是《沒有石油的明天》人民的生活、工作、飲食和全球工商業及飛航貨運觀光將會怎樣,全球關係如何變化,而且內容更豐富到將全球重要大略的國際經濟史連帶國際政治史的另面呈現,都複述一遍,主以20世紀,偶而上延19世紀,而以石油的作用,主以美國百年來的發展來闡述,容易明瞭,旁以歐洲和中東的歷史百年進程,更是要得。遠得歷史中有世界一、二次大戰、以色列建國、中東危機和政府靠石油的揮霍史,近得有蘇聯解體、美國出兵中東、911的反恐戰爭等。

書看到最後才知這本書的好到,幾年內要面對思考全球能源問題都可以拿出來再精讀,當然那些百年來重要世界史一樣。

這樣說,當妳了解到通商通航、遠郊住宅、大坪數豪宅、科技商辦大樓、超商超市百貨公司…都不在有意義,在沒有石油的明天;當妳知道現在的都市工商業發展和全球化經濟都是建立在美國數十年來主導的廉價石油的使用上,而此刻油價高漲,帶動原物料高漲,再來的經濟會如何發展? 現在就該知道,高爾的《不願面對的真相》近日一直在HBO重播,我還沒仔細看,但妳除了要開始面對沒有石油的明天,可能還要同時面對20世紀全球揮霍油媒搞工商經濟造成的地球溫室效應的全球暖化問題,那就真是地球人很嚴峻的未來生活?!

本書《第四章、為何替代性燃料救不了我們》,買基金理財的要看,只看理財雜誌都只會看到表相的、短線的國際投資趨勢,但現在大家觀注的新能源該如何看待發展?作者說出重點,沒了石油,現在那些替代性燃料根本無從發展,和根本無法使用,因為目前的替代性燃料的前提還是架構在廉價石油的運用上,管妳水力、風力、太陽能、核能還是需要大量玉米的生物質(Biomass)。

本書《第五章、自然界的反噬》,幾乎是高爾的《不願面對的真相》的書本說明。如果沒有石油的明天,再加上氣候暖化的問題,現在世界上,很多國家將愈來愈不適合居住,北歐可能是一個重大的對比!? 這一章還有談愛滋病的問題,尤其在中國大陸漫延卻封鎖的問題。

作者在最後一章,要提醒他國家美國的,就是恢復市郊的農業,和去處理農地被割裂不具種植規模的效益問題,及原農地已被興建住宅的問題,這和台灣農業問題的本質很像,妳一定要看吳音寧寫《台灣農業觀察--江湖在哪裡》,在全世界原物料和糧食短缺的現在,我根本認為是台灣農業復興的時代,不應該台灣農地還有休耕的,根本全面復耕,想辦法外銷,要不救拿去救濟海地都OK,或是家產龐大的慈濟認買去救濟非洲。

中國經濟崛起,內部地域發展不均衡的問題,和突然多出來的消耗石油能源問,及因此造成的全球經濟只偏向廉價勞力移轉的人民工作權問題。台灣媒體的新聞只看得到有兩岸通航的短期利益,且不見得。

其實,我無所謂,我讀書一路走來都支持和土地共生的樸實生活,客廳20年來不裝冷氣。

沒有石油的明天:能源枯竭的全球化衝擊 The Long Emergency: Surviving the Converging Catastrophes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簡介:

除了「全球暖化」,你不願面對的真相還有「能源危機」!

  「就在此刻,至少就在數十年內,看來我們勢必遭遇全球暖化的第一拳迎面襲來,再被石油與天然氣儲藏量耗盡這記大幅度重拳痛擊,也許這兩拳力道夠重,足以讓我們穩定的文明社會在下一次冰河時期來臨前就倒地不起了。」

  當今工業社會是由廉價石油為基礎建構而成。過去一世紀以來,我們耗用了數百萬年來經太陽能累積所儲存的能源,包括石油、煤和天然氣,以創造種種令人驚訝的奇蹟並,造就了現代生活的面貌。

  但這場廉價化石燃料的盛宴,卻悄然邁向尾聲,而氣候變遷揭開另一序幕,屆時,我們的全球經濟、商業、食物生產和交通等模式可能會被徹底摧毀。工業文明遭逢此危局,美國大眾卻仍茫茫然走向艱困與混亂的未來。

  作者詹姆斯.哈維.康斯勒(James Howard Kunstler)身為一位敏銳而具吸引力的社會評論家,在本書中比我們更早一?預測,在全球產油高峰來臨後以及進入長期的消耗曲線時,人類的經濟、政治和社會會產生哪些驚天動地的劇變。

  本書觀點極具吸引力和權威性,對即將到來的能源危機提供驚人見解,對形成未來的決定性議題,也能指出新的危機點和影響性,讓我們對這些問題再也不能裝作若無其事。

  「作者警示,在轉換到新能源系統的『油荒時代』時,種種自然界的反撲現象與人類社會、經濟、政治、國際情勢在變遷中產生的混亂,在在都將深深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與生存環境,具敏銳觀察力與宏觀的視野,值得吾人警惕。」
一一財團法人綠色生產力基金會董事長 林志森

作者簡介

詹姆斯.哈維.康斯勒(James Howard Kunstler)

  1948 年生於紐約。為紐約時報雜誌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態環境的著作。他的另外三本非小說類著作是《The Geography of Nowhere 》、《Home from Nowhere》與《The City in Mind:Notes on the Urban Condition》,另外還有九本小說,包括《Maggie Darling:A Modern Romance》、《The Halloween Ball》與《An Embarrassment of Riches》。曾擔任過滾石雜誌(Rolling Stone)編輯,文章散見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 Monthly)與紐約時報雜誌(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

兩個部落格說

沒有石油的明天:能源枯竭的全球化衝擊

http://blog.xuite.net/yannfarn/hobby/16315905

http://blog.yam.com/nature_farmer/article/11063022

夏耘自然生活農莊

看著HBO的好樣的美國黑人電影《踢踏人生》寫此文。好樣的電影。

520) this.width=520">

520) this.width=520">

2008年4月21日 星期一

專題ㄧ

我的環保窩啟動了!!

如果你是環保小尖兵的話,不訪來看看哦!!